前言
纵目远眺,四十余载岁月变迁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,经历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浪潮,大批怀揣着梦想的青年从全国各地涌向南方沿海,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亦随浪潮拍打上岸--这便是“打工文学”。
“现在我们开始为自己的命运加班!”上班打工,下班写作,打工作家们用文字感时抒怀,借创作改变命运。本次展览
将以时间为脉络,通过梳理、总结重要事件、文学作品和学术
研究等,系统回顾打工文学的发展历程,追溯并呈现打工文学的宝贵记忆,直观感受过去四十年打工文学带来的深远影响。
深度挖掘打工文学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,能够真实地反
映劳动者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,共同歌颂劳动者赴粤建设的重要贡献,进一步关照和了解珠三角地区城市的发展。
第一部分 破壳初生
(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)
改革开放初期,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,成千上万的农民告别乡村,涌向城市寻找新的生活机会。他们在工厂的流水线上,在简陋的宿舍里,用笔墨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,这些作品力透纸背,每一个字都载着辛酸与沉重,反映了打工者们坚韧的生命力,以及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充满泪水与汗水的岁月,感受打工者的初心与探索。
第二部分 羽翼渐丰
(20世纪90年代)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打工者群体迅速扩大,打工文学也开始寻找更广阔的舞台。越来越多打工者加入写作行列,他们以勤劳的双手构筑着城市的天际线,更以笔为剑,以墨为锋,书写着属于打工者的独特篇章。在这传统与现代、乡村与城市交织碰撞的背景下,打工文学正以其独有的方式,展现着打工者在精神层面的徘徊与探索,成为记录这个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。
第三部分 振翅高飞
(21世纪00年代)
进入21世纪,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巨变,打工文学进入成熟期,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。全国打工文学论坛的举办、鲲鹏文学奖的设立、国内外学者们的交流研讨等事件,充分展现了打工文学在文学界和学术领域日益受到重视。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也更加深入地挖掘打工者的内心世界,探讨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道德困境、价值观念的冲突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。
第四部分 翱翔天际
(21世纪10年代至今)
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,不断发展的打工文学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,一些作品开始尝试新的叙事手法和表现形式,让打工文学呈现出更丰富立体的形态。新时代下,打工文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愈发凸显,成为了影响社会意识、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。如何唤醒打工文学内在生命力,将是我们下一步要继续深耕的问题。
结语
日月其迈,时盛岁新。
打工文学已然成为深圳重要的文化品牌,亦是改革开放的“心灵史”、城市建设的“备忘录”。它将爱岗敬业、甘于奉献、勇于创新这些新时代劳动者精神镌刻进文学史册,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贡献了浓墨重彩的篇章。
当前,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育为文学的发展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,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,打工文学从深圳起步,逐步发展到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,一步步引起海内外文学界的广泛关注,并深化为“劳动者文学”,汇入城市文化的大江大河中去。
四十年,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,但打工文学的出现,给改革开放的中国留下了鲜活的社会实践,以及不可多得的文学资源。受限于资料的收集和呈现的能力,本次展览未能涵盖打工文学发展历程的所有,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和观众的宝贵意见。我们期待,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完善,能够为打工文学构建一个更加立体和多元的历史叙述。
我们深知,最初为何而来,未来为何而奋斗。
我们相信,汗水浇灌出的鲜花终将绽放娇艳的色彩,勤劳的双手终能创造美好的生活。